在众多员工**的劳动权益中,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。这不仅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,也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。究竟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是如何规定的?就让我为大家详细解读。
一、工伤认定及待遇确定
1.工伤认定: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规定,员工在工作中或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,经工伤认定部门认定为工伤的,享有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。
2.待遇确定:工伤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、一次性医疗补助金、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以及伤残津贴等。
二、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
1.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,工资照发。具体工资标准根据以下规定执行:
a.在停工留薪期内,职工原工资未达到当地月平均工资300%的,按本人原工资支付。
.职工原工资超过当地月平均工资300%的,按当地月平均工资300%支付。
c.职工原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,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。
2.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需要接受治疗、康复、护理的,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治疗费、康复费和护理费。
3.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后,按月领取伤残津贴。伤残津贴按照伤残等级确定,具体标准如下:
a.伤残一级:按本人工资的90%支付。
.伤残二级:按本人工资的85%支付。
c.伤残三级:按本人工资的80%支付。
d.伤残四级:按本人工资的75%支付。
三、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发放
1.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**,其遗属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。
2.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、六级伤残,经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,应当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。
员工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是劳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。了解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,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。企业也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**员工福祉,营造和谐劳动关系。在实际工作中,如遇到相关疑问,建议咨询专业人士,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。